一、施工前準備
1. 現場勘查與風險評估
灰庫狀態檢查:通過人孔門、攝像頭或內窺鏡觀察灰庫內部積灰厚度、結塊位置及堵塞程度。
系統分析:確認灰庫連接設備(如輸送機、氣力輸送系統)的運行狀態,評估清理對系統的影響。
環境評估:檢查灰庫周邊空間、通風條件及是否存在易燃易爆氣體(如一氧化碳),必要時進行氣體檢測。
2. 方案制定
清理方法選擇:根據積灰性質(干灰/濕灰)、結塊程度及灰庫結構,選擇機械清理、高壓水沖洗或化學溶解法。
人員分工:明確現場指揮、操作人員、安全監護及應急救援人員職責。
時間安排:避開生產高峰期,減少對系統運行的影響。
3. 材料與設備準備
機械清理:長柄刮板、振動錘、空壓機(配氣動錘)、真空吸塵車。
高壓水沖洗:高壓水槍(壓力≥10MPa)、防水服、防滑鞋。
化學溶解:灰庫專用溶解劑(如堿性或酸性清洗劑,需根據灰質選擇)。
安全防護:防塵口罩(N95及以上)、護目鏡、防毒面具、安全帶、防墜器、對講機。
輔助設備:通風機、照明燈具、應急照明、氣體檢測儀。
4. 安全與環保措施
斷電停機:切斷灰庫及相關設備電源,懸掛“禁止合閘"標識。
警戒區域:在灰庫周圍10米范圍內設置警戒線,禁止無關人員進入。
粉塵控制:清理前啟動通風系統,降低庫內粉塵濃度;作業時采用濕法清理或噴灑抑塵劑。
廢料處理:清理出的灰渣需按環保要求分類存放,交由資質單位處理。
二、清理疏通流程
(一)通風與氣體檢測
強制通風:開啟灰庫頂部或底部通風口,用軸流風機持續換氣≥30分鐘。
氣體檢測:使用便攜式氣體檢測儀檢測氧含量、一氧化碳、可燃氣體,合格后方可進入。
(二)庫內積灰清理
1.機械清理(適用于干灰)
人工刮除:操作人員佩戴防塵裝備,通過人孔門進入灰庫,用長柄刮板或鍬鏟清除表面積灰。
振動疏通:對結塊區域使用氣動錘或振動器破碎,配合刮板清理。
真空吸除:用真空吸塵車連接吸塵管,吸除庫底及角落殘灰。
2.高壓水沖洗(適用于濕灰或頑固結塊)
設備安裝:將高壓水槍通過人孔門伸入灰庫,調整噴嘴角度。
分段沖洗:從頂部向下分段沖洗,避免水流沖擊導致庫壁坍塌。
污水排放:在灰庫底部設置排水口,連接污水泵將含灰廢水排至沉淀池。
3.化學溶解(適用于特殊灰質)
藥劑噴灑:按比例配制溶解劑,通過噴槍均勻噴灑在結塊區域。
反應時間:根據藥劑說明等待反應。
沖洗清理:反應后用高壓水沖洗溶解物,吸除殘留。
(三)輸送系統檢查與疏通
氣力輸送管道:檢查管道彎頭、閥門處是否堵塞,用壓縮空氣吹掃或拆卸清理。
螺旋輸送機:打開檢修門,清除內部積灰,檢查葉片磨損情況。
星型卸灰閥:檢查閥體內部是否卡澀,潤滑轉動部件。
(四)庫內清潔與驗收
人工清掃:用掃帚或吸塵器清理庫底及庫壁殘留灰渣。
照明檢查:檢查庫內積灰,確認無結塊、堵塞。
系統試運行:恢復供電后,啟動輸送系統進行空載試運行,檢查下灰是否順暢。
三、安全注意事項
1. 庫內作業安全
人員限制:每次進入灰庫人員不超過2人,作業時間≤30分鐘/次,輪換作業。
防墜落措施:庫內設置防墜網或安全繩,人員系掛雙安全帶。
通訊保障:庫內人員與外部監護人員通過對講機保持聯系,每5分鐘匯報一次狀態。
2. 防火防爆
禁止明火:庫內及周邊10米范圍內嚴禁吸煙、動火作業。
防靜電措施:使用防爆型照明燈具和工具,人員穿防靜電工作服。
3. 應急預案
坍塌救援:若發生庫壁坍塌,立即停止作業,用救援繩索拉出被困人員,禁止盲目進入。
中毒窒息:發現人員昏迷,立即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進入救援,并啟動通風系統。
火災處理:若發生粉塵自燃,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救,禁止用水滅火。
四、后期維護建議
定期檢查:每月檢查灰庫下灰口、輸送管道及閥門,清理小范圍積灰。
預防結塊:在灰庫內設置振動器,定期激活防止灰料壓實。
系統優化:調整氣力輸送壓力、流量參數,避免輸送過程中灰料沉積。
記錄管理:建立灰庫清理檔案,記錄清理時間、方法、發現問題及處理結果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