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檢查前準備
1.資料審查:核查鈦鋼復合內筒的設計圖紙、材料合格證、焊接工藝評定報告及施工記錄,確認復合層厚度、鈦鋼比例及焊接接頭形式符合設計要求。審查歷次檢修報告,重點分析腐蝕高發區域(如煙氣入口、積灰平臺)的維修歷史。
2.工具與人員準備:配備內窺鏡、超聲波測厚儀、渦流檢測儀、電火花檢漏儀等專業設備。安排具有金屬材料檢測、防腐工程經驗的專業人員,并配備安全防護裝備(防毒面具、安全繩等)。
二、外觀檢查
1.整體結構檢查
檢查內筒垂直度,使用激光垂準儀測量偏差,確保符合設計規范(通常≤H/1000,H為煙囪高度)。觀察內筒與支撐結構的連接部位(如膨脹節、法蘭),檢查螺栓松動、焊縫開裂或密封失效問題。
2.表面缺陷檢查
鈦層損傷:目視檢查鈦層表面劃痕、凹坑或剝落,重點排查煙氣沖刷區、清灰裝置作用區。鈦層厚度需滿足設計要求(通常≥0.5mm)。
鋼基體腐蝕:檢查鋼基體表面銹蝕、點蝕或均勻減薄,尤其關注焊縫熱影響區及積液部位。
復合界面檢查:通過敲擊試驗或超聲波檢測,確認鈦鋼復合界面無分層、氣孔或未熔合缺陷。
三、無損檢測
1.鈦層厚度檢測
采用渦流檢測儀或超聲波測厚儀,沿內筒高度方向每隔1-2米布置測點,重點檢測煙氣入口、積灰平臺等腐蝕高風險區。鈦層厚度偏差應控制在設計值的±10%以內。
2.鋼基體厚度檢測
使用超聲波測厚儀測量鋼基體剩余厚度,結合設計壁厚計算腐蝕速率。若剩余厚度低于設計值的80%,需評估結構安全性。
3.焊縫檢測
對鈦鋼復合焊縫進行100%滲透檢測或磁粉檢測,檢查表面裂紋、氣孔等缺陷。對關鍵焊縫進行射線檢測或超聲波檢測,確認內部缺陷。
4.電火花檢漏
對鈦層表面進行電火花檢測,電壓設置為鈦層厚度的2倍(如0.5mm鈦層對應1kV電壓),檢查鈦層孔洞或穿透性缺陷。
四、腐蝕環境分析
煙氣成分檢測:采集煙氣樣本,分析SO?、NOx、Cl?、粉塵濃度等參數,評估腐蝕性介質對鈦鋼復合內筒的影響。若煙氣含氟或氯離子超標,需重點檢查鈦層耐蝕性,必要時增加檢測頻次。
積灰與結露檢查:檢查內筒底部積灰情況,清理后觀察鋼基體腐蝕產物(如紅棕色銹層)。測量內筒壁溫與煙氣露點溫度差,若壁溫低于露點,需評估冷凝水對復合層的腐蝕風險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